海尔、华为、长安有一个“通病”,得治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之前发表题为《为何中国无法拥有下一代制造业》的文章,文章称在经历多年的高速增长,随着劳力成本上升、劳工纠纷和环境破坏,中国已不再是一个吸引西方企业迁入制造业的地方。

几年前,美国商务部对中兴通讯的出口禁令,让企业措手不及。

如今,对华为的制裁和封锁也敲响了国人的警钟

海尔、华为、长安有一个“通病”,得治

制造业的差距决定了国力和国际话语权!中国制造“大而不强”

海尔、华为、长安有一个“通病”,得治

2018中国制造强国发展指数报告

第1梯队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第2梯队是以日本、德国等为代表的高端制造领域强国;

第3梯队是以中国、韩国、英国等制造领域新兴国家组成。

看到一些列报道和众多数据,中国的制造业真的不行嘛?科研实力去哪里了?

海尔、华为、长安有一个“通病”,得治

百度了一下企业研发实力的数据,国家发改委的一则评价结果,吸引了我的注意

排行前五,家喻户晓的制作业 :海尔-长安汽车-华为。

海尔的家电(冰箱洗衣机)、长安的汽车(CS75PLUS最近火的一塌糊涂)、华为的手机(MATE30、P30等)

为什么这三家企业可以拥有这么强大的研发实力

发现一个通病,都喜欢用锤子,接下来讲讲锤子的故事

海尔、华为、长安有一个“通病”,得治

研发实力都是锤子敲出来的

海尔砸冰箱

1985年的一天,张瑞敏的一位朋友要买一台冰箱,结果挑了很多台都有毛病,最后勉强拉走一台。朋友走后,张瑞敏派人把库房里的400多台冰箱全部检查了一遍,发现共有76台存在各种各样的缺陷。

张瑞敏把职工们叫到车间,问大家怎么办?

海尔、华为、长安有一个“通病”,得治

张瑞敏砸冰箱

多数人提出,也不影响使用,便宜点儿处理给职工算了。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800多元,相当于一名职工两年的收入。

张瑞敏说:“我要是允许把这76台冰箱卖了,就等于允许你们明天再生产760台这样的冰箱。”

他宣布,这些冰箱要全部砸掉,谁干的谁来砸,并抡起大锤亲手砸了第一锤!很多职工砸冰箱时流下了眼泪。

在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里,张瑞敏发动和主持了一个又一个会议,讨论的主题非常集中:“如何从我做起,提高产品质量”,三年以后,海尔人捧回了我国冰箱行业的第一块国家质量金奖。

“海尔系”厨电年销量将超一千万台 进入全球头部阵营

海尔、华为、长安有一个“通病”,得治

长安砸汽车

海尔、华为、长安有一个“通病”,得治

长安尹家绪砸汽车

1999年7月20日,时任长安汽车总经理的尹家绪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砸车。

据资料记载,事发当天,在长安厂区内的一个广场上,尹家绪在众目睽睽之下,亲自挥起铁锤,向有问题的5辆汽车和10个车身奋力砸去。金属撞击的声音久久回荡于广场上空,也深深地烙在了每个长安人的心中。伴随着一声声巨响,“质量就是生命”终于不再只是一句口号。

自那以后,长安的产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改观,质量管控也从最初的下线检验,变成工序间检验,不将问题流入到下一生产环节的管理理念成为了不言自明的一种共识。

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的公开数据显示

海尔、华为、长安有一个“通病”,得治

长安的无人驾驶做的不错

海尔、华为、长安有一个“通病”,得治

长安无人驾驶创造世界纪录

华为砸手机

华为花粉俱乐部透露:4000多部价值几百万的全新好手机被碾压销毁。几百万的手机就被他们这么毁了”视频,视频显示,这些手机包装完好,甚至外面包装纸箱都是好的,是全新未开封手机,而且都能正常开机使用。

海尔、华为、长安有一个“通病”,得治

荣耀畅玩版和荣耀3C

据了解。这些手机可能因受一次高温影响,但并未损坏;从拍的车牌粤B可看出,是在深圳发生,而人员穿着T恤,应该就是近期在深圳热天所为。手机可能因受一次高温影响,但并未损坏;从拍的车牌粤B可看出,是在深圳发生,而人员穿着T恤,应该就是近期在深圳热天所为。

海尔、华为、长安有一个“通病”,得治

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在近期举办的华为内部会议上透露,华为手机今年全球出货量将在2.3亿部 左右,已经超越苹果手机居全球第二。

华为-长安汽车-海尔,都用一个通病,“手痒痒,爱砸东西”得治。这病是一种技术执着病,更多的中国民族企业得学习这三家企业,多多想想治病的妙招,让中国制造”不等于“中国组装”

海尔、华为、长安有一个“通病”,得治

每一个国人都应该支持民族企业,中国制造+智造,未来一定会有更好!!

avatar

发表评论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